close

  □本報記者王家梁
  □本報通訊員龔鵬鄭林
  貴州省2014年度群眾安全感測評近日出爐,畢節市群眾安全感由2013年度的91.73%提升至96.38%,位居全省第五。畢節市政法機關綜合滿意度由2013年度的92.70%提升至97.20%,位居全省第一。
  畢節市委書記張吉勇將成績歸功於“六零六好”工作理念在實踐中的有效發揮。“群眾對於安全感的認可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刑事案件發案率降低的‘硬指標’,另一個是對生活環境需求的‘軟指標’,包括對黨政服務、周邊環境、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切身感受。‘六零六好’的服務宗旨導向,契合了新時期、新形勢下群眾的這種要求和期待,從而促成安全感大幅提升。”張吉勇對《法制日報》記者說。
  記者瞭解到,自2013年9月正式啟動社會治理集成創新工作以來,畢節探索建立以村、社區為治理框架,以村民組、樓群院落為單元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創造性提出以法制建設為保障有序推進社會治理的“六零六好”整體原則:零距離解決群眾訴求,把困難問題處理好;零迴避化解矛盾糾紛,把和諧社會構建好;零干預引導村民自治,把民主法治建設好;零縫隙織牢基層網底,把服務基礎夯實好;零延遲服務群眾,把民生事項落實好;零缺位破解發展難題,把美麗鄉村創建好。此舉受到中央領導和貴州省委、省政府領導充分肯定。
  民生服務便捷高效
  為自家耕地購買種子,在村裡“便民服務中心”一站式解決了,大方縣東關鄉半沖村村民張文東滿意地說:“以前,進城往返一次至少40多公里,路特別不好走,如今只要到‘便民服務中心’填上一張申請表就能買到,這服務真是送到了家門口!”
  去年11月,東關鄉半沖村建成了本村的“便民服務中心”,涉及代辦戶籍、取款、婚育證、銷售等服務事項,群眾足不出村就能辦理。
  在開展社會治理集成創新工作中,畢節市各鄉(鎮、街道)改變過去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整合鄉(鎮、街道)“七站八所”職能,將人員重組整合進“三委一組一中心”開展各項工作。
  按照要求,全市村級設置“兩站兩會”,村民組設置“一組一室”,網格內設置“中心戶長”,村民組長每半個月走訪一遍本組農戶,中心戶長每周走訪一遍網格內所有農戶,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召開座談會、村民代表大會等,瞭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想,充分發揮政府主導、村民主體作用,落實好各類民生政策;加強便民利民服務中心和服務站建設,為人民群眾辦理各類事項提供“一站式”服務。
  截至目前,全市259個鄉(鎮、街道)都已設立了便民利民服務中心,259個便民服務站,3563個便民代辦點,實現了便民服務體系全覆蓋。今年以來,各級便民工作站為群眾辦理事項71260件,為群眾代辦事項35630件,村民組長代辦30000餘件。
  畢節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公安局局長周全富介紹說,“隨著社會治理集成創新工作的全面推進,各縣(區)進一步結合本地實際,創新民生服務載體和方式,確保熱點問題合力辦、民生小事快速辦、焦點問題集中辦,通過重心下沉、行政管理下沉,確保民生服務的高效便捷。”
  專業指導共化矛盾
  “村裡的治安現在特別好,大的案件都沒有,村民間偶爾有點小摩擦,村裡很快都給協調處理了。”畢節市七星關區撒拉溪鎮西方村村民肖科喜滋滋地說起村裡的新變化。
  今年以來,該村發生的45件矛盾糾紛通過組長、中心戶長及自治組織協會及時調解處理,至今沒有一件矛盾糾紛向上移交。
  記者瞭解到,作為推進社會治理集成創新的試點,七星關區在轄區各個村建立了視頻接訪室,形成了市、區、鎮、村四級聯動視頻接訪機制;通過駐村幹部、村幹部、村民組長、中心戶長定期走訪農戶,將群眾訴求建立台賬,實行逐案建檔管理,及時組織召開座談會、村民代表大會,研究具體解決群眾訴求的辦法;對符合政策法規規定的現場解決,一時不能解決的向群眾說明情況,積極幫助協調解決,對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向群眾宣講政策法規,做好解釋疏導工作;對群眾反映的訴求,採取電話聯繫、張貼公示等形式,在第一時間將處理情況、辦理結果反饋給相關群眾。
  同時,當地還積極組織相關專業部門對自治組織進行專業指導。例如,公安負責協調指導治安巡防、治安信息、消防安全;司法行政則負責指導矛盾調處、法律援助、社區矯正等志願者服務;民政協調指導志願者開展對困難家庭、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進行愛心幫扶。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17736件,已化解17559件,化解率為99%。
  “這種模式推行後,群眾成為平安建設成果的共同創造者和受益者,改變了以往政法及相關單位唱獨角戲的格局。”周全富說,“從實踐效果看,老百姓對此很滿意。”
  法治引領還權於民
  放珠鎮是畢節市一個省級貧困鎮。早些年,該鎮出資修一條水泥路,不料修建款被外來承包者侵占,當地百姓得不到實惠不說,多年來這條路也未能修成,造成極大的抵觸情緒。
  “按照‘六零六好’整體要求,這類工程政府不再進行行政干預。而是及時引導群眾組建成立‘項目專項理事會’,根據群眾的第一願望來申報實施項目,在具體項目實施中,按照‘項目專項理事會’民主管理模式來實施民生項目。”周全富告訴記者。
  此後,所有具體問題也都由“項目專項理事會”負責牽頭組織實施,理事會下設物資採購組、物資收發組、宣傳動員協調組、勞動統籌組等8個小組,履行相應職責,協調解決具體問題和困難,同時還制定項目村規民約,規範群眾投工投勞形式,真正做到還權於民,讓人民群眾當家作主。村民們全都熱情高漲,人人參與,個個監督,有人的出人,外出務工不能返鄉參與的家庭出錢請人代勞,一條幹凈寬闊的水泥路很快就修好,施工全程所涉及到的資金賬目全部公開透明。
  “‘六零六好’理念的核心在於還權於民,黨委政府從越權的地方還權,從缺位的地方補位,通過法治形式引領基層民主自治,把群眾的事交給群眾辦理,讓群眾成為共謀發展的策劃人、參與人、受益人,杜絕民生政策執行中群眾反映強烈的不公開、不公平、不公正問題,從源頭上管控社會風險。”畢節市市長陳昌旭表示。
  (原標題:畢節社會治理集成創新拿到“高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iq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